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荆芥薄荷汤

荆芥薄荷汤

药方名称荆芥薄荷汤

别名革一、四十九号坤象方

处方蒺藜(捣去刺,为末)、荆芥(炒黑)、赤芍薄荷青皮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痧症气血阻塞。

用法用量革一(《痧症全书》卷下),四十九号坤象方(《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一)。

摘录痧胀玉衡》卷下

猜你喜欢

  • 金露丸

    《鸡峰》卷十一:金露丸药方名称金露丸处方人参3分,知母3分,贝母3分,甘草3分,乌梅肉1分,桃仁半分,杏仁半分。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大。功能主治痰多咳嗽。用法用量每服1丸,含化咽津下,不拘时

  • 臁疮阡张膏

    药方名称臁疮阡张膏处方香油4饭碗,乱头发4两,杉木皮3两(烧灰,研末),白占2两,麝香5分(研细)。制法先将香油熬将熟,入发熬化;次下杉木灰、白占熔化,后将余药投入滚化搅匀,以吁张纸入油内,收尽为度。

  • 参耆保元汤

    药方名称参耆保元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2钱,甘草5分(初热生用,出定炙用),官桂3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气虚痘疹。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糯米1撮,水煎,入人乳温服。各家论述参、耆、甘草性味甘温,专补中气之

  • 夺真丹

    药方名称夺真丹处方半夏(姜制)1两,丁香1钱,槟榔2钱,木香2钱,藿香3钱,附子(炮,去皮)半两,缩砂仁2钱半,胡椒2钱半,草豆蔻半两。制法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营卫气虚,内受湿寒

  • 中满分消丸

    药方名称中满分消丸处方白术人参炙甘草猪苓(去黑皮)姜黄各3克茯苓(去皮)干姜砂仁6克泽泻橘皮各9克 炒知母12克 炒黄芩36克 炒黄连半夏(汤洗)炒枳实各15克 姜厚朴30克制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

  • 六味回阳煎

    药方名称六味回阳煎处方熟地3钱,人参2钱,制附子1钱,白术1钱(炒),丁香5分。功能主治房室之后,阴寒乘虚直中小腹。用法用量本方名六味回阳煎,但原书中用药只有五味,疑脱。摘录《杂症会心录》卷上

  • 橘归丸

    药方名称橘归丸处方橘皮2两,当归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妇人怒气伤肝,血失常经,手足俱有血丝路者。用法用量本方改为汤剂,名橘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摘录《朱氏集验方》卷十

  • 二陈消核汤

    药方名称二陈消核汤处方陈皮、半夏、茯苓、防风、白芷、贝母、天麻、夏枯草、山慈姑、连翘、海藻、枳实、黄芩、桔梗、前胡。功能主治痰、气二核,瘰疬初起者。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外科百效》卷二

  • 活络内灸膏

    药方名称活络内灸膏处方当归1两,黄耆1两,白芷1两,芍药1两,半夏1两,木鳖子1两,铜青1两,白胶香1斤半,乳香1两,没药1两,麻油1斤。制法将前6味锉碎,入油内熬至白芷焦色,滤去滓,下白胶香,煎至黑

  • 豆蔻煮散

    《杨氏家藏方》卷六:豆蔻煮散药方名称豆蔻煮散处方草豆蔻仁1两,白术1两,白茯苓(去皮)1两,高良姜2两(炒),白豆蔻仁半两,人参(去芦头)半两,甘草(炙)半两,丁香1分,陈橘皮(去白)1分,木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