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解悬汤

解悬汤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60克当归120克川芎60克荆芥9克 益母草90克麦冬30克炮姜3克

功能主治治乳悬。产后乳房伸长,疼痛难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连服四剂而乳头收,再四剂痊愈。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辨证录》卷十三: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人参2两,当归4两,川芎2两,荆芥3钱,益母草3两,麦冬1两,炮姜1钱。

功能主治急救胃气而补血。主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胃中空虚,胃血干燥,两乳细小,下垂过小腹,痛甚。

用法用量水煎服。4剂而乳头收,再4剂痊愈。

各家论述此方人参生胃气于无何有之乡,当归川芎于乘危至急之地;用荆芥、益母草分解各脏腑,以归其经络;用麦冬炮姜者,因阳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动而炎烧,产后不便大用寒凉,故用麦冬微凉之品,稍解其火势之烈也。

摘录辨证录》卷十三

《医林纂要》卷十: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黄耆2两,当归1两,人参3钱,川芎3钱,荆芥3分,益母草1钱,生地黄1钱,炮姜3分。

功能主治补血荣筋。主产后去血过多,气热血虚,肝筋缓弛,或乳少过服通乳之药,血不足于经脉而气虚,因儿之吮以下垂,则筋从所引而弛,致患乳悬证,两乳细小,下垂过腹,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黄耆当归,此补血汤;人参宜大补中气;川芎以行血中之气;荆芥去血中风湿;益母草补肝和胃,燥湿行血;生地黄滋血而平热则筋自收,用当病情,难产后亦不忌;炮姜以和胃,亦以补肝。

摘录《医林纂要》卷十

辨证录》卷十二:解悬汤

药方名称解悬汤

处方白芍1两,当归1两,炒栀子3钱,枳壳5分,砂仁3粒,白术5钱,人参1钱,茯苓3钱,薄荷3钱。

功能主治平肝解郁。主妇人怀抱忧郁,肝气不通,以致胎动不安,两胁闷痛,如子上悬。

用法用量水煎服。1剂闷痛除,2剂子悬定,3剂全安。去栀子多服数剂,尤妙。

摘录辨证录》卷十二

猜你喜欢

  • 柿钱散

    药方名称柿钱散处方柿钱丁香人参各等分功能主治治呃逆。呃声低而无力,食少体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属胃气虚逆者。用法用量为细末,水煎,食后服。备注本方在《政和本草》中无方名,现据《洁古家珍》补。摘录《政和

  • 炉甘石点眼药

    药方名称炉甘石点眼药处方炉甘石4两(烧过,水飞),黄连末2钱,硼砂1钱,青盐半钱,乳香半钱,黄丹3钱,轻粉,硇砂少许,麝香少许(并研如粉)。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大小眦破痒痛。用法用量柱子点之。摘录《

  • 鹅翎丹

    药方名称鹅翎丹处方粉炉甘石3两(用川黄连2两,龙胆草2两煎汁,甘石煅赤淬内,以酥为度,研极细如飞尘,仍入煎汁内,晒干),官硼砂2钱,新珠子1钱,片脑5分,琥珀5分,熊胆5分。制法研至无声,即入前汁内,

  • 调中顺气丸

    《医学发明》卷一:调中顺气丸药方名称调中顺气丸处方木香白豆蔻仁青皮(去白)陈皮(去白)京三棱(炮)各30克 大腹子半夏(汤洗七次)各60克 缩砂仁槟榔沉香各15克制法上药研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 调荣丸

    药方名称调荣丸处方川芎1两,苏木1两,丹皮1两,蒲黄1两,乳香1两,没药1两,草乌1两,血竭1两,乌药1两,菖蒲1两,黄芩1两,益母草4两,生地4两,败龟板4两,熟地4两,夏枯草4两,枸杞4两,当归4

  • 蕤仁洗眼汤

    药方名称蕤仁洗眼汤处方蕤仁(去皮,研)刃克 苦竹叶(洗,细切)3握细辛(去苗叶)15克功能主治治眼中飞血赤脉,及发痛。用法用量上药三味,以水1.2升,煎取600毫升,滤去滓,微洗眼,冷即再暖,以愈为度

  • 创灼膏

    药方名称创灼膏处方生茅术、黄柏、防己、木瓜、地榆、白及、石膏、炉甘石、冰片、虎杖、延胡索、郁金。制法制成膏剂。功能主治提脓拔毒,祛腐生肌。主烧伤,老烂脚,挫裂伤口,褥疮,冻疮溃烂,慢性湿疹及疮疖。用法

  • 疳劳丸

    药方名称疳劳丸处方茶毗处煤7钱,甘草3钱,麝香2分。制法上糊丸。功能主治疳劳初发,咳嗽盗汗黄瘦。用法用量15岁以上,每服7分,空心以黄耆汤送下,日2夜1。摘录《续名家方选》

  • 清震汤

    《症因脉治》卷一:清震汤药方名称清震汤处方升麻苍术干葛甘草鲜荷叶功能主治治外感阳明经头痛,额前作痛,心烦痞满,呕哕。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症因脉治》卷一《嵩崖尊生》卷六:清震汤药方名称清震汤处方黄芩2

  • 智半汤

    药方名称智半汤处方益智仁半夏各1.5克苍术12克防风6克白术芍药茯苓各3克功能主治温胃散寒,健脾止泻。治肠呜泄泻属于胃寒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摘录《类证治裁》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