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调经益母丸

调经益母丸

《成方便读》卷四:调经益母丸

药方名称调经益母丸

处方熟地8两,归身3两,香附2两,川芎2两,延胡索2两,蒲黄1两,炮姜5分。

功能主治妇人血气虚寒,或经行前后凝滞作痛;及产后因虚恶露不行。

各家论述方中以熟地大补阴血为君;归身养血和血为臣;而佐之以川芎活血理气,使之补而不滞;香附、延胡行其气;蒲黄去其瘀;炮姜之温,以助药力,则虚者得补,而滞者可行耳。

摘录《成方便读》卷四

《履霜集》:调经益母丸

药方名称调经益母丸

处方母草8两(砂锅焙干),香附末2两(7制),人参2两,嫩黄耆3两(密水炒),白术3两(土炒),白茯苓3两(去黑皮,乳拌蒸透),粉甘草3两(去皮,蜜水炒),陈皮3两,熟地3两,当归身3两,川芎2两,炒白芍2两,远志2两(去骨,水煮片时),酸枣仁3两(炒透),莲肉2两(去心烫)。

制法上为末,用龙眼肉6两,好黄酒制烂,杵羔和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晒干收用。

功能主治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病轻者,日用1丸研末,或热黄酒下,或蜜汤下;有痰者,姜汤下;病甚者,朝、夕各1丸,以愈为度。或丸如绿豆大,每服3钱亦可。

摘录《履霜集》

《中药成方配本》(苏州):调经益母丸

药方名称调经益母丸

处方熟地4两,当归3两,炒白芍2两,川芎1两,制香附2两,桃仁1两,延胡索1两,炒蒲黄1两,干姜1两,益母膏8两。

制法将熟地捣烂,与诸药打和晒干,共研细末,用益母膏化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17两。

功能主治行血通经。主月经愆期,量少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5分,开水吞服,每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中药成方配本》(苏州)

猜你喜欢

  • 驱风丸

    药方名称驱风丸处方皂角7锭(炮,按水500毫升)巴豆49粒(去壳、心、膜)枳壳30克制法上药以皂角水煮干为度,去巴豆不用,炒枳壳为细末,入木香15克,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大便不通,或年高风秘

  • 均气丸

    《圣济总录》卷六十七:均气丸药方名称均气丸处方木香2两,胡椒2两,干姜(炮)2两,乌头(炮裂,去皮脐)2两,茴香子(炒)2两,荜澄茄2两,青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2两,蓬

  • 蝉蜕饼子

    药方名称蝉蜕饼子处方蝉蜕(洗,焙)1两,木贼(新者)1两,甘菊花1两,芎?2两,荆芥穗2两,甘草(炙,锉)半两,苍术(米泔浸,切,焙)3两。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捏成饼子,如钱大。功能主治去翳晕。主目

  • 快毒丹

    药方名称快毒丹处方黑牵牛、南木香(一方用各8分)、肉豆蔻(一方用半两)、青皮各等分(半生半炒,一方用1两半)。制法上为末,滴水为丸,如黍米大。功能主治痘疹血气相搏,出不快。用法用量每服7-10丸,紫草

  • 夺命将军一枝花

    药方名称夺命将军一枝花处方血山7花(1名7叶灵芝)。功能主治疔疮表解后。用法用量阴干,水煎服;或鲜叶挤汁服。摘录《青囊全集》卷下

  • 钓痰膏

    药方名称钓痰膏处方半夏、皂角膏、明矾、柿饼。制法将半夏醋煮过,以皂角膏和匀,再入明矾少许,用柿饼捣膏为丸,如弹子大。功能主治胸中痰结。用法用量噙化。摘录《本草纲目》卷三十五引《圣惠》

  • 点眼猪胆膏

    药方名称点眼猪胆膏处方豮猪胆不拘多少(取汁)。制法上入银石器中,慢火熬,以少浆水调如膏。功能主治飞血赤脉及疼痛。眼生翳膜。用法用量每点少许,每日3-5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 白玉丸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大同方):白玉丸药方名称白玉丸处方南星1两,白附子1两,茯苓1两,天麻1两,僵蚕1两,白芷1两,竺黄1两,半夏4两,石膏4两。制法水泛为丸,如米粒大。功能主治咳嗽痰喘。用法用量

  • 地榆解热汤

    药方名称地榆解热汤处方当归5钱,生地3钱,地榆2钱,天花粉2钱,黄芩1钱,甘草1钱,苏叶1钱,大黄1钱。功能主治肺金干燥,伤风潮热,大便微硬。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五

  • 消痈散毒饮

    药方名称消痈散毒饮处方青皮浙贝母天花粉各6克蒲公英1握(捣汁)连翘鹿角屑当归各4.5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结消痈。治乳痈初起,恶寒发热,焮肿疼痛。用法用量用水、酒各2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