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耆益气汤

黄耆益气汤

《证治宝鉴》卷一:黄耆益气汤

药方名称黄耆益气汤

处方人参黄耆白术甘草五味子麦门冬陈皮

功能主治补肺。主阳厥气虚,一名热厥,上寒下热。

用法用量加姜汁、竹沥,水煎服。

阳虚,加附子

摘录《证治宝鉴》卷一

《回春》卷五:黄耆益气汤

药方名称黄耆益气汤

处方黄耆1钱(蜜炒),人参5分,白术5分,陈皮5分,半夏5分(姜汁炒),当归5分(酒炒),川芎5分,藁本5分,甘草(炙)5分,升麻3分,黄柏3分(酒炒),细辛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气虚头痛。

用法用量生姜3片,水煎服。

摘录《回春》卷五

《金鉴》卷三十九:黄耆益气汤

药方名称黄耆益气汤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红花黄柏

功能主治气虚皮痹,皮麻不知痒与疼。

用法用量秋,加五味子;夏,加黄芩;冬,加桂枝皮。

摘录《金鉴》卷三十九

猜你喜欢

  • 加减独活寄生汤

    药方名称加减独活寄生汤处方秦艽、防风、川芎、当归、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白芍、桂心、茯苓、杜仲、牛膝、人参、甘草、木瓜(分量随证酌用)。功能主治风寒侵袭,下肢不能动作,疼痛难忍。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

  • 小儿至宝丸

    药方名称小儿至宝丸处方紫苏叶50g 广藿香50g薄荷50g羌活50g陈皮50g 白附子(制)50g胆南星50g白芥子(炒)30g川贝母50g槟榔50g山楂(炒)50g茯苓200g 六神曲(炒)200g

  • 槐角煎

    《杨氏家藏方》卷二:槐角煎药方名称槐角煎处方槐角4两(慢火麸炒黄黑),荆芥穗3两,菊花2两,皂角(去皮弦子,酥炙黄)1两。制法上同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0丸。功能主治治风凉血。主头目旋运,涕唾稠

  • 术附丸

    药方名称术附丸处方厚朴(去粗皮,姜制,炙)茯苓(去皮)干姜(洗,炮)白术(炒)各120克半夏60克(酒泡七次)附子(炮,去皮、脐)甘草(炙)各45克制法前五味,并锉骰子块,入大青州好枣180克,砂钵内

  • 代杖汤

    《外科大成》卷四:代杖汤药方名称代杖汤处方土鳖5个(焙)苏木乳香没药各6克木耳川山甲 丹皮枳壳蒲黄归尾木通甘草各3克功能主治主打伤。用法用量酒、水煎服。摘录《外科大成》卷四《外科证冶全书》卷四:代杖汤

  • 必捷丸

    药方名称必捷丸处方斑蝥1分(去头翅足,糯米炒),薄荷叶3分。制法上为细末,乌鸡子汁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瘰疬多年不效者。用法用量空心服2丸,午时后服3丸,临卧服4丸,次日空心服5丸,茶清送下。脐下

  • 小儿解表颗粒

    药方名称小儿解表颗粒处方金银花300g连翘250g牛蒡子(炒)250g蒲公英300g黄芩300g防风150g紫苏叶150g荆芥穗100g葛根150g牛黄1g性状为黄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十味

  • 枯瘤散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四:枯瘤散药方名称枯瘤散处方灰苋菜(即藜藿)(晒干,烧灰)120克荞麦(烧灰)120克 风化石灰250克(三味和一处,淋汁750毫升,慢火熬成霜,取下配后药)番木鳖3个(捣去油)巴

  • 炙粉草膏

    药方名称炙粉草膏处方大粉草(120克,用长流水浸透,炭火上炙干,再浸再炙,如此三度,切片)90克当归身90克功能主治治悬痈已成,服药不得内消,服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既溃者即敛。用法用量水750毫

  • 定魂汤

    药方名称定魂汤处方白芍2两,炒栀子3钱,甘草1钱,半夏3钱,肉桂3分,枳壳1钱。功能主治人中木气之邪,口中大骂,以责自己,口吐顽涎,眼目上视,怒气勃勃,人不可犯。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辨证录》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