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黄芩半夏汤

黄芩半夏汤

《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黄芩半夏汤

药方名称黄芩半夏汤

处方半夏枳壳黄芩(酒炒)桔梗紫苏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治喘证由于寒包热者。

用法用量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取320毫升,空腹时服。

天寒,加桂枝

摘录《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黄芩半夏汤

药方名称黄芩半夏汤

处方半夏枳壳黄芩(酒炒)、桔梗紫苏麻黄杏仁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寒包热哮喘,咳嗽。

用法用量上水2盏,加姜3片,枣1枚,煎8分,食远服。

天寒,加桂枝

摘录《医统》卷四十四引《医经大旨》

猜你喜欢

  • 调中丸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调中丸药方名称调中丸处方人参(去芦)白术干姜(炮)各90克甘草(炙)45克制法上药为细末,丸如绿豆大。功能主治主中焦虚寒,下利清谷,腹痛食少者。用法用量每服1~40丸,空腹时用温

  • 擦牙益笑散

    药方名称擦牙益笑散处方桂圆1斤,食盐4两。制法火煅,研细粉,冰片随加。功能主治久擦固齿,杀虫。主心肝肾诸火牙痛。用法用量每日早晨擦牙。摘录《中国医学大辞典》

  • 脯鸡糁

    药方名称脯鸡糁处方黄雌鸡1只(去毛头足肠胃,洗净,以小麦2合,以水5升煮鸡半熟,即取出鸡,去骨),蜀椒(去目并闭口,炒汗出,取末)1钱,柴胡(去苗)2钱,干姜末半钱,粳米3合。功能主治产后心虚忪悸,遍

  • 内补丸

    《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九:内补丸药方名称内补丸处方黄连30克(去须,微炒)当归22.5克(锉,微炒)干姜15克(炮裂,锉)阿胶22.5克(捣碎,炒令黄燥)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百余杵,丸如梧桐子大。

  • 华盖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华盖散药方名称华盖散处方紫苏子(炒)、赤茯苓(去皮)、桑白皮(炙)、陈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炒)、麻黄(去根.节),各一两;甘草(炙)半两。炮制上七味为末。功

  • 鼻吸散

    药方名称鼻吸散处方川芎2钱,白芷2钱,乳香2钱,没药2钱,雄黄2钱,火消4钱5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伤寒憎寒,头身疼痛,痘疹不出,或初出不透,风寒咳嗽;及受暑恶心,目肿,咽喉肿痛,牙疼,心腹疼痛。

  • 沉香开隔散

    药方名称沉香开隔散处方沉香半两,荆三棱半两,蓬莪术半两,白豆蔻仁半两,荜澄茄半两,缩砂仁半两,草果仁半两,益智仁半两,川白姜半两,丁香半两,人参半两,丁皮半两,木香1两,白茯苓1两,香附(炒)1两,藿

  • 贝母瓜蒌散

    《笔花医镜》卷三:贝母瓜蒌散药方名称贝母瓜蒌散处方川贝2钱,瓜蒌仁1钱5分,山栀1钱,黄芩1钱,橘红1钱,甘草5分。功能主治小儿内热,夜热潮热,昼轻夜重,或口渴,或腹胀,或盗汗,症因伏燥者。用法用量热

  • 鲍鱼大麻子羹

    药方名称鲍鱼大麻子羹处方鲍鱼肉3斤,麻子仁1升。功能主治妇人产后下乳。主用法用量上与盐豉、葱作羹,任意食之。摘录《千金翼》卷七

  • 胡粉膏

    《圣惠》卷三十六:胡粉膏药方名称胡粉膏处方胡粉3分,黄连3分(去须),甘草1钱(炙微赤,锉),麝香1钱(细研)。制法上为末,用腊月猪脂,调令得所。功能主治紧唇疮,疼痛不可忍。用法用量每以少许,涂于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