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中医中药>中药方剂>龙石散

龙石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朱砂(研飞)二两半,寒水石(烧通赤)二斤,生脑子(研)二钱半。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大人、小儿上膈壅毒,口舌生疮,咽嗌肿塞,疼痛妨闷。

用法用量每日五、七次用,夜卧掺贴妙。每用少许,掺贴患处,咽津。

小儿疮疹,毒气攻口齿,先用五福化毒丹扫后,仍再用此药掺贴,立效。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洞天奥旨》卷十二: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伏龙肝不拘多少,滑石少许。

制法各为极细末,和匀。

功能主治湮尻疮,湿热之气湮烂成疮,生于新生之儿,或在颐下项边,或在两肢窝内,或在两腿丫中。

用法用量掺在疮上,外用草纸革之。

摘录《洞天奥旨》卷十二

《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龙骨赤石脂海螵蛸白芷、黄丹、血竭朱砂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敷患处。

功能主治痔落尽后收敛疮口。主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八三引《修月鲁般经》

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寒水石(烧1日)1斤,生脑子1钱,朱砂(飞)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上膈壅热,咽喉肿塞疼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每用少许擦患处,咽津。儿疮疹攻口齿,先用化毒丹,次用此药擦之。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四引《张氏家传》

《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龙石散

药方名称龙石散

处方龙骨(煅过,去火毒)、香白芷、好黄丹、软石膏(煅过,去火毒)各等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收敛疮口。主痔疮。

用法用量干掺疮口上,又须候痔头焦落尽,以此药收敛疮口,更预先准备些好血竭末,或要止血,或要收敛疮口要用。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七引李防御五痔方

猜你喜欢

  • 加味至宝丹

    药方名称加味至宝丹处方鸡膆1个(乌骨者尤妙,去净),牛胆膏半两,天南星(取心)3钱,血竭3钱(如无以獖猪心血代之),马牙消2钱半,硼砂1钱,蝎梢9个,枯矾2钱半,脑子、麝香少许(以上为细末,入鸡膆内扎

  • 浙贝蛋

    药方名称浙贝蛋处方浙贝母2~3克 鸡蛋1个制法把浙贝母研为细末。取鸡蛋1个,洗净外壳后在其尖端剪一小孔,把浙贝粉由小孔内放入,摇匀后以纸封闭小孔,放入饭锅内,小孔一端朝上,蒸熟即可。功能主治止咳平喘。

  • 镇液丹

    《古今医鉴》卷七:镇液丹药方名称镇液丹处方防风30克(炒)黄耆60克(蜜炙)白术30克(略炒)中桂30克 芍药30克(酒炒)大附子助克(面裹煨,去皮、脐,童便浸,炒)制法上药研末,酒糊为丸。功能主治治

  • 柴胡人参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卷九:柴胡人参汤药方名称柴胡人参汤处方柴胡3钱,人参1钱,麦冬3钱,白芍2钱,鲜生地3钱,阿胶3钱,炙甘草3钱。功能主治热入血室,邪少正虚,夜微烦热者。用法用量水3杯,煎取1杯,顿服

  • 参耆四物汤

    药方名称参耆四物汤处方人参1钱,黄耆(蜜炙)2钱,当归2钱,熟地黄2钱,白芍药(酒炒)1钱半,芎?8分。制法上为粗末。功能主治血虚,气不能与之谐,反上气喘促,自汗恶寒,面白,脉浮,按之空涩,或曾经失血

  • 参术姜桂饮

    药方名称参术姜桂饮处方人参5分,白术(炒)6分,干姜(炒)6分,桂6分,茯苓6分,扁豆(姜汁炒)6分,山药(炒)6分,陈皮4分,甘草4分。功能主治小儿久泻,面色赤,身热口渴,属脾胃极虚,阳气外散者。用

  • 解毒六郁丸

    药方名称解毒六郁丸处方香附(醋炒)、苍术(米泔水浸,炒)、抚芎、神曲、栀子(炒黑)、陈广皮、花粉、黄芩各等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功能主治六郁。气郁、血郁、痰郁、火郁、食郁、湿郁,其中以

  • 独头蒜涂方

    药方名称独头蒜涂方处方独头蒜。功能主治气攻肿痛,坐卧不得。用法用量去壳,入油少许,同研如泥,涂敷肿上,每日3次。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三六

  • 贝母元参汤

    药方名称贝母元参汤处方贝母3钱,元参3钱,甘草2钱,黄芩2钱。功能主治口疮热肿。用法用量煎半杯,热漱徐咽。热甚,加黄连、石膏。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 槐连四物汤

    药方名称槐连四物汤处方当归1钱,川芎1钱,赤芍药(炒)1钱,生地黄1钱,槐花1钱,黄连(炒)1钱,御米壳(去蒂,蜜炙)5分。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清热坚肠。主产后热滑血痢,脐腹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注意此